【毕业生简介】袁新波,2013级物流工程班学生,于201612月毕业。现任威时沛运集团信息技术中心总监。曾于信息技术公司担任技术顾问、项目经理、研发部经理。在校期间,担任2013级物流工程班班长。

 

20176月,引用袁新波的话来说,“忙得晕头转向”。在接受毕业生访谈时,尽管声音嘶哑,需要不停喝水润嗓,但他连连说道“没事儿,没关系”。而接下来的访谈,他仔细倾听,知无不言,偶尔拿捏不准的地方也会停下来细细思考,认真回答。“大部分IT男话都不多”,从他的身上,似乎能感受到这种职业惯性背后的认真细致、言简意赅。

 

 

复合型人才,精通物流的IT

 

拥有十余年IT 开发经验的袁新波,目前是威时沛运集团信息技术中心的总监,兼任运营部经理。2013年,他来到华工工管攻读物流工程专业,“华工有工科优势,而IT与运营管理都有工程性质。IT离不开做系统,”他说:“需要行业知识和IT能力这两个方面相互辅助结合,才能做好系统。”而他所在企业又有传统的物流优势,“企业经营历史较早,主营业务对仓储运输都有所涉及”,所以对于物流行业知识,他自认为比较熟悉。

“在这么多课程里面,对我帮助较大的是《运营管理》和《国际物流》。”他对主授运营管理和物流规划的曾敏刚老师以及主授国际物流的王爱虎老师印象深刻,“学院的老师们平时上课都很认真负责,遇到困难他们也乐于答疑解惑。” 

课堂上的知识改变了袁新波的思维方式,懂得了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理论支撑了,看的东西也会全面。”除了参加学院的公开讲座,袁新波还曾两次参加了中心推出的终身学习计划项目的课程,“不像受限时长的讲座,充其量只能提供一种观点触点,普及一般性知识,但是终身学习计划项目的课程有四到五天,老师会教授我们比较完整的知识架构,对个人知识提高较大。”终身学习计划项目每个季度都甄选不同的课程让大家报名参与,极大地丰富了学员和校友们的学习生活。

 

 

团队领导者,目标利益求一致

 

“当时在群里交流活跃,便当选上了班长。”袁新波笑道。作为2013级物流工程班的班长,他的工作包括组织课外活动、购买教材和传达信息等,但在职研究生既有工作,居住又比较分散,他坦言这些班级组织工作还是颇费时间和精力的。

工作上,他带领的团队多次获得绩效考核一等奖,这种偏向职能性的组织,袁新波认为“关键是目标和利益相一致”。他以IT研发团队架构举例,同一个团队里,有人偏向自媒体,有人偏向网络,也会有人擅长做企业内部应用。所以,协调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以及促进达成目标是他工作的重点。“需要不断磨合,然后进行人员调整”,要从团队的共同出发点落脚,维护公共目标利益。

项目建设中,他的团队曾获得建设部华夏科技一等奖。“是几千万的大项目,我们做出来的拆除系统能比较精准预算拆迁过程费用,既维护被拆迁人的利益,又确保透明公正。”这也是袁新波最为自豪的项目建设经历。

 

转型求变期,核心是个人竞争力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管是物流企业还是行业人员,都有这样的担忧:自己会不会在资源整合后的下一秒被淘汰出局?

“大的平台,像阿里巴巴的菜鸟,如果整合物流,对我们肯定造成冲击。”平台决定竞争力,中下游企业的转型也被提上日程。

设计软件给袁新波带来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复杂多样的环境里,“首先得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创造价值的关键,不是在于学而是在于学以致用”。

带着华工人特有的脚踏实地、严谨认真,带着工程硕士学习所收获的复合型知识,相信袁新波在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上会越走越顺!

 

作者/胡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