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简介】赖玉新,2013级项目管理(2)班学生,于201612月毕业。现于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管理学院担任管理咨询岗位,曾先后在广西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与广州丰铁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任职。 在校期间,担任2013级项目管理(2)班文体委员。

 

“毕业是一段旅程的结束和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八年后,再次回到校园,少年身上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八年前,从广西大学获得工学学位后,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初出茅庐便在广西贵港市职业中心任职汽车专业讲师与专业组组长,随后来到广州丰铁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这一干就是五年,他在岭南大地上二十多年的生活过往,拥有制造行业内近六年的工作经验。当初选择华工,是因为华工的名声早已响彻心间。“在制造行业内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珠三角制造业95%的人才出自华工。华工拥有华南地区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最浓郁的学习氛围和最前沿的行业交流平台,这里是每一个工科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提到当年选择华工攻读项目管理专业的缘由,赖玉新的激动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心之所向,必将素履以往。

 

 

2013年,赖玉新进入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管理学院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主要负责给企业提供项目咨询、管理、生产的课程培训,从早期的丰田供应链工作到管理咨询,实现从技术走向管理的跨越。技术与管理本身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技术是骨干,管理是血肉。在从事管理咨询和培训的工作过程中,赖玉新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现有能力和工作需求间的差距,希望能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找到答案。因此,他产生了继续学习深造的想法。在那段工作的迷惘期,机缘巧合中他看到了华工的宣传片,宣传片的内容与他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一拍即合,这也正是他与华工结缘的开始。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进来这所学府后,真切感受到了‘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校训背后的精神积淀。不仅仅是华工学子,每一位华工人都在亲身践行、书写着这八个字。老师对专业教学质量的兢兢业业,同学们对知识的孜孜以求,都深深影响了我,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都时刻谨记校训。”谈到四年的学习生涯,赖玉新对华工精神感慨颇深。理论精神只是华工魅力的一个侧影,实际上,华工ME的教学特色与学术氛围更是别具一格。

赖玉新所在的项目管理班级在第三学期曾模仿TED做过一次活动,利用每周中午的30分钟休息时间,选定一位同学分享对某个固定主题的个人看法,这是一次难得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同学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翘楚,思想的碰撞、行业的交锋,让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此外,每周不同主题的研讨会,业内大牛的分享交流活动,也在不断延展着同学们的视野,让大家真正学习到了有价值的知识。赖玉新说:“我现在的工作主要就是和不同行业的企业打交道,华工多元视角的培育模式让我学会用融会贯通的思维来全面而精准地看待问题,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框架也教会我如何通过构建结构模型来提升工作效率,让我对现在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增强了我对未来职业追求的信心和动力。”

 

 

历经社会的千锤百炼后再回到简单美好的校园,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工作、学习、家庭与生活四者的交织,是一个又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但回首过往,漫漫求学路上,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笃定而踏实。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一直是赖玉新校友铭记于心的人生法则。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多年丰富人生阅历的过来人,他寄语每一位华工学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铆定目标就要坚持不放弃。更要勤恳踏实、谦虚好学。坚守学习的初心,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学习的美好之处,在于没有人可以将它从你身上拿走。”

 

 

凤凰花开了又谢,一季又一季。离别之际,点点滴滴的回忆一涌而出,在对母校的不舍与眷念中,他诚挚的祝福母校“桃李满天下,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全球顶级学府,华工学子无处不在,为全球各行各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凡走过,必留下善意痕迹;选择做,便要尽力做到最好。”踏上新的旅程,赖玉新带着华工人的风采与精神,从容自信地一步步走向更加宽广的明天与未来。

 

/彭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