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教育中心秉着“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丰富第二课堂”的培养宗旨, 12月13日在《项目计划与控制》任课老师万江平教授带领下,2014级项目管理(1)班全体学员到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沉管预制工厂进行参观交流。此次参访从前期策划、到组织执行均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控制要求进行,不但实现课堂与生活知行合一,更进一步加深学员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港、珠、澳的超级工程,在促进港澳和珠三角西岸地区经济发展具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次移动课堂得到了参建方广州市市政监理工程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总监周玉峰先生全程陪同讲解。 在周总的带领下,学员们首先来到了珠海市著名的旅游景区,万山群岛开发最完善人口最多的岛屿——桂山岛。随后在桂山岛烈士纪念碑前,同学们瞻仰了烈士碑和郭庆隆烈士像。周总给我们描述了1950年解放军战士小船斗大船的激烈战斗场面,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教育课。 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及用餐后,学员们乘观光车前往“牛头岛”,开始了正式的参观学习活动--沉管预制厂。 工厂干净整洁的环境,严谨清晰的工作流程,先进智能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及高效的团队管理,让学员们大开眼界。周总介绍到,岛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海底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6.9万吨,比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满载重量还重。 学员们了解到港珠澳大桥的沉管有个很关键的指标就是混凝土控裂。为了达到控裂标准,工程师们采用欧洲设计,生产了管隧的内外侧钢铁模板,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计划来保证节点的控制精确。此外,在工厂将沉管制作好后精确落到海底预定位置并进行拼接,也是一项复杂的控制工程。周总介绍称,沉管通过320个千斤顶分散控制,将其推进浅坞,并停留约半个月时间,在这里按计划进行裂缝监视、压力测试等评测环节。检验合格后,就往浅坞里灌水,沉管将浮出水面15厘米左右,这时的沉管,就像一艘巨大的潜艇一样,选择合适的时机,制定周密计划,通过船舶牵引,卫星GPS定位,到达预定位置下沉,再进行海底拼接,完成安装。
虽然学员们都是在工程领域工作,见惯了大型的工程项目,但是亲眼看见如此浩大的工程和精密的施工管理现场,还是纷纷发出感叹,港珠澳大桥不愧为举国之力打造的世纪工程、超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国内第一例、世界第二例先铺法施工的外海沉管隧道工程,规模大、工艺新、难度高。而港珠澳大桥处于珠江口的伶仃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每天约有4000多艘船只通航,且离香港机场很近,过高的桥墩会影响到航班的起降。加上这里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不宜修建过大的人工岛。 除了实地参观,为了让学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万江平教授专门邀请了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胡建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项目信息管理软件在港珠澳大桥中的应用。
经过一天紧张而有序的移动课堂,大家感觉很充实,也很享受。学员们在领略了珠海桂山岛美景、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超级工程的一流管理水平。一致表示此次移动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室的范围,让学习深入到工程现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员们都获益匪浅、收获颇丰同。此次《项目计划与控制》移动课堂顺利完成。 2014级ME项目管理(1)班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