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1112日)下午,由华南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携手36大数据共同举办的“大数据应用与实践”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12号楼107室成功举办。

国内最大的基础数据API服务提供商聚合数据、国内领先的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厂商SequoiaDB巨杉数据库、北京奥维万象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平台DataEye等企业高管悉数出席并进行演讲分享。

来自百度、网易、欢聚时代、唯品会等互联网企业与来自中兴、华为、爱立信、美的、海尔等制造企业,还有来自太平洋保险、中国电信、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信证券、南方电网、恒大集团、招商银行、神州泰岳、众诚保险等在内的逾280人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就大数据在企业实际业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论坛精彩摘录:

 

大数据未来的机会在线下

警惕大数据骚扰

 

自大数据概念在中国萌芽的那一天开始,大数据交易就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很多公司都想成为大数据交易市场的“淘宝”或“京东商城”。可是数据源是虚拟产品,而其中又涉及到隐私和数据所有权等等,我们真的可以把数据源摆在一个类似于淘宝的店铺里去出售吗?如何验证数据源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如何规避市场及法律风险?等等……这些都是问题。

而聚合数据的商业模式就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聚合数据主要是提供基础数据API服务的服务,通过API的形式,成功连接了数据供应方和数据需求方。

据聚合数据技术总监邵加佳透露,聚合数据目前提供的数据类型包括车辆服务、天气预报、站长工具、电商数据、生活常用、旅游出现、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合作行业已经覆盖包括汽车、广告、地产、保险、金融、电商和运营商等。

比如和京东的合作,聚合数据为京东提供了加油卡、经纬度接下、天气预报等数据。和飞利浦的合作,聚合数据为飞利浦提供了空气质量查询的数据。和车行易的合作,聚合数据为他们提供了车辆全国违章查询的数据。

针对大数据未来的发展,邵加佳表示,大数据未来的机会在线下,目前线上流量与数据几乎被垄断,线下依旧是碎片化;加上过去两三年互联网移动支付、O2O从工具到服务对线下的渗透,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尚未有效挖掘的,这对创业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当谈到大数据在广告营销行业的应用时,他表示,过于精准的用户数据可能会触及用户的隐私,要警惕大数据骚扰。

 

并行和查询

分布式数据库更适合高性能的在线检索

 

大数据的应用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建设更离不开高性能的数据库软件。SequoiaDB巨杉数据库在国际上是一款可以与甲骨文、IBM数据库产品比肩匹敌的产品。该产品已经成功部署并运行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环境中。

在本次论坛上,SequoiaDB巨杉数据库CTO王涛从技术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SequoiaDB巨杉数据库的特点。

他说:企业在实现数据湖的时候,第一步就是积累数据;第二步是把数据和用户联系在一起;第三步是把数据和商品结合在一起。数据湖的建立有两个区域:第一个是分析区,第二个是交互区。在大数据的技术框架中,有计算层和存储层,而SequoiaDB巨杉数据库主要是做并行和查询这一块。

当谈到SequoiaDB巨杉数据库的应用场景场景时,王涛表示:SequoiaDB巨杉数据库目前针对金融历史数据平台可以实现离线数据近线化、自由查询、自主报表、生产系统瘦身等功能。除了银行方面,在公安、司法、智慧城市等领域,SequoiaDB巨杉数据库都有相关的应用场景,且SequoiaDB巨杉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兼容性都是非常优秀的。

 

 

零售大数据平台

从产品研发设计到销售,围绕用户场景构建应用闭环

企业利用大数据实现业务增长,不仅仅是搭建一套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就够了。关键是大数据要和实际业务结合起来。

在本次论坛上,奥维万象首席运营官COO郭梅德在会上公布了旗下零售大数据平台,并进行了现场演示。

郭梅德表示:目前奥维万象拥有的线下数据已覆盖30个省6827个线上零售卖场,涵盖300多家零售代理商和行业客户;线上数据方面,拥有Top10主流网购商城的交易、评价等数据,其中包括68个品类、5400个品牌和488000个商品型号。

当谈到奥维万象零售大数据平台的产品逻辑时,郭梅德表示:零售商在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一系列过程中,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而零售分销商在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店面管理、商品销售和服务环境,也将会用到大数据来指导商品销售。

针对于零售商品生产商和分销渠道商来说,零售大数据平台是由原矿粗加工向用户个性化需求解决转型,也是由点对点垂直销售向平台生态圈运营转型,它是从产品研发设计到销售,围绕用户场景构建应用闭环。

据悉,目前奥维万象的零售大数据已有包括价格雷达、评价管家、市场罗盘、品牌舆情等多款产品。明星产品市场罗盘目前已推出Web版本和手机版本,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掌握行业数据。

 

二手车估值、UBI车险定价

大数据在车联网行业的商业应用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近年来,这一概念备受关注。那么,在车联网领域,大数据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36大数据中国行广州站“大数据应用与实践论坛”活动现场,来自深圳市慧动创想(DataEye)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研究VP黄华基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据黄华基现场演讲透露,早在去年DataEye合资成立的车联网大数据公司就已经涵盖6亿移动设备、10万台互联网维修设备和1500万份车辆诊断报告,其中包括36万车主端用户、12万维修技师人群和500万日活设备,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移动端和第三方数据。

因为拥有这些数据,所以经过数据挖掘后,可以产生个性化推荐、车辆风险评估、车辆质量评估、人群画像等多个数据应用,最后可提供给保险公司、二手车交易和广告平台使用。

当谈到车主画像时,黄华基说,急变速、未系安全带和超速是车主的不良驾驶中最常见的三大行为。通过大数据,可以对车主进行驾驶风险评估和高风险人群识别,基于驾驶风险和人群风险为车辆保险差异化定价提供数据支撑。

黄华基表示,UBI车险是个趋势,在国外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国内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车主有意尝试,而DataEye合资公司目前在UBI车险这一块的业务合作已经启动,并和多家企业有着密切合作。

另外,基于DataEye目前拥有的技术和数据源,二手车估值定价模型也初步完成探索,并成为汽车大数据的一个新的商业应用,让二手车市场信息对称更加对称,从而达到精准估值。

 

本次论坛是36大数据中国行系列活动的第六站。与大数据行业其他会议不同的是,本次大数据论坛着重于大数据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及解决方案。分享嘉宾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大数据行业的掘金者,他们的公司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真正把大数据技术扩展到了实际的业务当中,并且有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与会人员对本次论坛最多的反馈是不虚此行,他们觉得参加这次活动听到的不再是大数据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大数据应用。未来,华南理工大学MBA/MPAcc/ME教育中心将继续携手更多的行业领先企业,为学员、校友献上更优质的行业交流平台。

(图文由36大数据提供,华南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