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全日制工业工程专业学位的小伙伴们即将迎来全新的华园生活,对于传说中的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E项目,以及未来的求学生涯,他们有哪些疑惑,又有怎样的憧憬呢?

此次我们邀请了我院ME项目主任曾敏刚副教授,以及我院工业工程系叶飞教授与2017ME新生代表王景脉同学来一场真材实料的对话,带大家领略名师风采,了解ME项目及学习生活的非一般样貌!

 

师说:情系讲台,培育英才

名师简介:

曾敏刚

博士、副教授

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广东省项目管理学会监事长,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物流师专业专家。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教育部等各级奖励(其中省部级奖励2项),已主持20余项研究项目(其中省部级项目10项)。

主要研究领域:运营战略;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智慧物流等。

 

Q: 请问曾老师,您当年为何选择了加入教育行业,成为一位大学老师呢?

A: 做出这个选择也是听从内心的召唤。这是自己相对喜欢的职业,因此在我博士毕业之时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高校教师工作岗位。

 

Q: 多年的从教经历,桃李满天下的您,对于哪一类型的学生印象会最深刻?

A: 无论是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授课,我都希望能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课程效果。因此,对于勤奋务实,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和知识汲取中的学生会比较青睐,尤其是善于思考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会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Q: 在您的学生时代,您的老师们对您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方面呢?这些影响在您日后成为老师后有何体现吗?

A: 在求学的各个阶段,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我都获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受益良多。尤其是研究生阶段,我的导师华贲教授做人做事的态度与方法对我影响最大。做人方面:从善如流,知行合一;做事方面:尽善尽美,精益求精!

 

Q: 在您眼中,一个优秀的ME学子应该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和品质呢?

A: 华工管院ME项目是以培养工科与文科结合,技术与管理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宗旨,优秀的ME学子应该具备应用知识能力。三年的学习之后,你们应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所从事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工具,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分析方法与软件(如流程分析、仿真软件、统计软件、大数据思维等),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Q: 工业工程专业结合了技术与管理的课程,如何做到两者皆精呢?

A: 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学习重在实践,重在应用,需要多思考、多提问题,通过课堂案例教学与讨论、以及企业参观等实践方式相结合,使课程学以致用。

 

Q: 前段时间,曾老师及其他多位专业老师为ME新生们推荐了一份丰富的阅读书单,令大家受益匪浅。不知若是只能选择一本,曾老师觉得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哪一本书是必读的呢?

A: 理论与应用各推荐一本必读之书:供应链理论方面:《供应链管理(5)》(苏尼尔.乔普瑞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供应链实战方面:《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第1版)》(刘宝红,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Q: 据了解16年来管院已经累计培养了2000余名工程硕士,这些学子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而刚刚成立不久的ME联合会,则是学长学姐们凝聚这股力量,让其发光发热的纽带。曾老师期待即将入学的我们在ME联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A: ME联合会是由ME学员们发起成立的社团组织,为广大ME校友、在读学员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希望你们能主动与在职的师兄师姐们多交流,积极组织与参与活动,期待你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彩表现!

 

 

师经:潜心钻研,学以致用

名师简介:

叶飞

博士、教授

2016年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于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于外文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已主持20余项研究项目。著有《“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协调优化机制研究》、《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虚拟企业组建与运作》等。

主要研究领域:供应链协调优化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服务供应链管理;可持续运营管理。

 

Q: 请问叶老师,管院对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体系有何不同呢?

答:我个人看来,二者有以下不同:(1)定位方面有所差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学术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更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2)培养体系方面也有不同。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具有半年到企业实习的时间,去锻炼实践能力;而学术型研究生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3)毕业论文要求有差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是应用型的,即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某企业的实际问题;而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是学术型的,即在理论方面有所创新,不一定强调实际应用。

 

Q: ME项目的全日制工业工程研究生今年刚刚恢复招生,请问他的培养体系与之前的在职研究生有哪些不同呢?

A: 我个人认为总体培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即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相比而言,全日制研究生的确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我们会在培养体系中增加一定量的实践环节,以提升ME全日制研究生的实战能力。另一方面,与在职研究生相比,ME全日制研究生有较充裕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全日制的同学理论基础也相对比较扎实,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解的理论知识要更为深入些,理论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一些。

 

Q: 对于本科专业非工业工程的学生,要及时调整与适应新专业,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A(1)选修一些管理方面的课程;(2)多读相关文献及相关专业杂志;(3)多与导师交流。

 

Q: 叶老师您在核心期刊发表了众多论文,您认为读文献有哪些高效的策略,研究生新生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科研方向?

A: (1)科研方向方面多与导师联系与交流,在尽量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发掘自己的专长和潜力;(2)关于文献阅读方面,起步阶段可以泛读,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则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并聚焦于一些国内外较好期刊上的文献。建议坚持每两周精读一篇文献,这样可以较快速度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Q: 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与本科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师生互动也会有所不同。您觉得在研究生阶段,学生与导师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要做到师生间的良性与高效的互动,学生应该做好哪些方面?

A: 许多导师会每周举行学生研讨会,同学们可以在研讨会上多多主动发言,介绍自己的研究兴趣及研究进展;多与导师主动沟通,包括学习或生活上的疑问均可与老师交流探讨。

 

Q: 在研究生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协调好学术研究与实习实践间的关系?

A: 前两年主要以学术研究及课程学习为主,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期可以专心到实习单位工作,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以实习单位为研究背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

 

Q: 进入全新的学习阶段,我们需要合理地规划好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并制定好今后的职业规划,在这些方面,叶老师有何建议呢?

A: (1)学好基础课程;(2)找个感兴趣的领域,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将来你可能就是这方面的实践专家;(3)多参加学院学术报告会,拓宽视野;(4)提高身体素质。

 

 

看过以上对话,大家是否对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E项目及学习生活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呢?ME新鲜人们,我们等着你,一起在华园开启人生新篇章!

 

“欢迎你们加入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工程领域ME大家庭,希望你们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能够志向高远、勤奋严谨和持之以恒。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真正做到开卷有益,知行合一!”

——ME项目主任 曾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