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简介】耿素芳, 2013级项目管理(1)班学生,于2017年6月毕业2004年起在珠江实业集团二级公司参加工作,20165月成为集团帮扶梅州的驻村干部兼工作组组长,是广州驻兴宁唯一女队员。

始建于民国25年的12号楼,红墙绿瓦,古韵怡然,一如往常。八十载岁月悠悠,无数学子来而往去,并以之为起点,在社会各业中谋求建树。521日这一天,对毕业生耿素芳来说,标志着研究生学业画上了圆满的句点,然而,任务艰巨的扶贫事业让她还远不能停歇。

耿素芳身着白衬衫,戴一副红框眼镜,头发扎成高高的马尾,步履匆匆进入我们的访问室。回答问题时,她声音柔和有力,语速不缓不急。

学习:严于律己,收获颇丰

这天上午,耿素芳完成了研究生论文答辩。回想起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她直言:“确实不容易,学校对我们在职研究生的管理还是挺严格的,但一旦坚持下来了,就能有所提升。”

与全日制学生不同,在职研究生需要一边工作,一边保证学习。不论电闪雷鸣还是刮风下雨,必须克服困难,不论多么疲乏困倦、劳顿奔忙,都得完成任务。自身已有的家庭和事业造成了学习条件的特殊,同时,他们也必须克服年龄和知识背景上的困难。

“很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有个年纪挺大的同学完全听不懂老师的英文授课,所以从第二节课起,就带上太太来听课,然后让太太辅导他学习,节节不落。到最后英语考试的时候,老师都连连惊叹他的进步” 

提及给予过自己帮助的老师,耿素芳毫不掩饰赞赏和钦佩之情。年逾古稀的老教授李荣钧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李教授历任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德高望重的他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上课也深入浅出,十分有趣。还有她的论文导师王雁飞教授,学术上有造诣,难得的是,不管多忙都能及时回复学生问题。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王老师也在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学生,鼓励他们坚持学习,乐观生活。这些高风亮节,真正有大家风范的老师,是华工至关重要的因子。

 

扶贫:有情怀,洒热血

答辩一结束,耿素芳马不停蹄,又将赶赴梅州兴宁市继续开展扶贫工作。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以,如何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了必须攻克的难题。根据广东省的安排部署,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各有关单位都要派出驻村干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20165月开始,作为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派驻帮扶兴宁的驻村干部,也作为广州市派驻兴宁的唯一一名女干部,耿素芳驻村开展工作。扶贫一年,耿素芳做到了对村里82户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每一户走了不下三四次,每家都有自己的困难” 

一位高中生,从小母亲就离家出走,父亲在养殖厂打工,一屋子都住在危房,“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是资助小孩完成学业,二是提升爸爸的职业技能,三是提供危房改造的资金”。“还有一户人家,小孩满屋子的奖状贴满了楼房,然而因为父亲脑中风,一个家渐渐垮掉,他们家三个小孩上学,我们也是主要提供教育的帮扶” 

    这样的万家灯火里,耿素芳扎根农村、一家一户地走访,真正融入进去,也触摸到了贫困的根脉,做到因户施策。

 

 

省定相对贫困村——兴宁市龙田镇羊岭村,地形狭长,南北相距有十公里,自然环境导致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年内,耿素芳带领驻村工作队,落实了金鸽产业帮扶项目,修建了一个村级卫生站,修建水泥路3.3公里,完成了5公里的农田灌溉水渠疏通。“省里要求我们2017年前完成危房改造任务,2017年前要把200人以上的自然村主干道全部硬底化”。“集团公司要求我们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完成扶贫八项工程,同时要抓住产业帮扶的重点、破解危房改造的难点、突出教育帮扶的亮点”。肩负的责任,时刻在她心里。走访调查、产业扶助、危房改造、教育帮扶、医疗救助、宣传工作,每一项都是一线驻村干部的肩上重任。

困难肯定是有的,身为北方人的耿素芳最开始不懂客家方言,“现在能听懂大部分了”。“条件不能算不艰苦,作为唯一一个女驻村干部,大家都挺照顾我这个女同志的,梅州的老乡民风也淳朴,知道我们是来帮他们的,对我们都很好”。

“有个同事,去年老婆预产期都到了,马上要生了,但他作为驻村队长,必须原地待命准备考核抽查,”耿素芳开玩笑说,“好在孩子懂事,等他考核完回去,第二天就生了。”

让耿素芳欣慰的是,前几天省市领导检查,对她们的工作都表示了高度肯定。而随着扶贫的深入,从中央到地方,扶贫考核的思路也在慢慢清晰。

在千里之外的乡野,开展如此繁重的工作,也会有委屈崩溃的时候。“我家人挺支持的,同学也很关心,有的还主动加入到帮扶项目”。

 

希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除开基础扶贫工作,耿素芳等驻村干部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对羊岭村开展了产业帮扶。

 

 

“当地老百姓有养鸽的传统,自己养的话三个月生一对鸽子蛋,再一个月孵化长大,四个月才能创收。”当地的养殖基地有技术能把生产周期缩短到一个月。于是,从品种优化、技术培训到销路扩展、打造品牌,集团支持跟进了整个养鸽产业链,老百姓加入进来,“只要你肯干,就不怕没收入。” “最主要还是要培养勤劳致富的思维。产业帮扶项目,要确保资金安全性、收益长效性、贫困户带动性”,耿素芳说,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对现在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访谈最后,耿素芳提到了自己的牵挂——村里的危房改造、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在2019年结束扶贫任务前,她希望能亲眼看到改变。

“做一件事必须有情怀,有情怀才能担起责任”。

 

/胡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