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晚,华南理工大学MBA/MPAcc/ME 2019年第三期“启明星”校外导师系列讲座在华南理工大学博学楼205室举行。我院MBA/MPAcc/ME校外导师、广东省采购与供应链协会副会长王燕凌老师应邀分享“供应链思维在产业升级中的应用”,150多位MBA、MPAcc、ME在读学员及校友参加了本次讲座。
![]() | ![]() | ![]() |
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薄弱、集群内分工程度低、粗放发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传统产业集群面临着新的挑战,而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应如何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王燕凌老师结合其针对东莞市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的调研并通过供应链整合提出产业升级的方案,分享了对产业升级与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心得。
王燕凌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毛织产业的生产与供应链特点,以及东莞市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她介绍,大朗毛织经过40多年的培育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具规模、产业链最完善的产业集群之一,服装、纱线、机械等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达600亿元,占广东省销售总额七成以上。但规模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问题与危机,王燕凌老师指出,受制于传统服装产业的供应链特点,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库存与大量的浪费这一痛点。供应链前端的设计不能准确了解消费需求、不确认设计产品是否畅销,盲目生产造成大量的库存,批量生产不能适应当今个性化消费,以及流通渠道的变化、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从客观上反映出传统的服装供应链已无法满足这一产业的飞速发展需求。
对此,王燕凌老师提出了她的解决思路:建立一个基于毛织产业的“C2D2M+产业集群+O2O”的服务平台。这样的一个服务平台是将设计、生产、流通与消费融合的DIY平台,将传统的直线式供应链升级为闭环供应链,促进开放、没有天花、没有围墙的产业生态。在整个平台体系中,每个环节、每个企业都将建立自己的“开放平台”。平台围绕人才、品质/品牌、渠道3个核心元素整合服装产业供应链推动产业升级,具体的举措包括了服装设计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体系、毛织的环球市场(GMC)认证、毛织的跨境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等。
通过大量的视频材料与案例,王燕凌老师让大家直观地了解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以及探索通过供应链整合思维推进产业升级的可能性。而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这个就在我们身边的产业集群案例更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大家就如何确保供应链整合以后的产品品质、个性化服务中单一成本与消费者价格要求如何取得平衡、新的服务平台是否会受到原有产业模式的排斥等一系列的问题与王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
2小时的讲座圆满落幕,这场关于供应链与产业升级的应用探索,为在场的每一位学员与校友都带来了新的视野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