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晚,“证券市场”行业专题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博学楼206室举行。广州广证恒生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研究官袁季先生应邀做“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股市的机会和挑战”的主题分享。超过200位MBA/MPAcc/ME在读学员、校友参加了本次论坛。
袁总的分享从对历史上几次贸易战的回顾开始,通过对比分析大萧条时期的英美贸易战(1930年-1933年)、二战后苏美贸易战(1948年-1985年)以及美日贸易战(1971年-1991年)3个不同时期美国贸易战的经济背景、导火索、发展过程以及对其国家经济的影响结果,袁总提出了他对美国贸易战的结论:发动贸易战的核心原因在于解决美国国内的矛盾;贸易争端只能在短期内缓解贸易逆差,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元体系以及国际分工;随着贸易战的发展,影响均扩张到了非贸易领域,并且严重影响了对手国的经济发展轨迹。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袁总分享了他对本轮中美贸易战的理解:中美经济周期背离是本轮贸易战的重要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中美风险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经济中美经济复苏周期不同步。在2018年初,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延续,中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此时,美国以贸易逆差为导火索,发起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出口影响的传导路径是通过增加关税使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抬升,从而降低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的需求,继而导致我国出口下降。但袁总指出,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测算,整体来看,美国的关税制裁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有限。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本轮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袁总结合大量的行业市场数据讲解了美国关税清单主要针对计算机、电子行业、汽车、机械设备及医药等高端技术领域在贸易战中受到的具体影响。
对于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股市现状及未来影响,袁总认为美日贸易战的历史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发。美日贸易战前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美日贸易顺差快速增加,美日贸易摩擦也逐步从行业领域扩大到宏观领域。而当前中国基本面与日本80年代在经济、出口等结构以及高杠杆、去杠杆等政策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在详细地对比分析了美日贸易战在《广场协议》前后日本股市表现的四个阶段与中国目前的股市现状后,袁总也出给了他的结论:贸易战对股市有明显负向影响,在整体市场中,后期仍然是消费等防御板块表现优异。
最后,袁总更进一步地对近期中美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从近期美国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加息进程加快、企业运营的利息和成本上升等经济指标中看出,美国宏观经济放缓,或将逐步筑顶,在此基础上,美国金融市场可能震荡调整,美元短期延续强势,对新兴市场压力仍存。因此,中美贸易关系有望逐步回归理性。而观察中国2018年的宏观经济情况,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6.7%,小幅低于预期,季度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下行压力加大。在金融市场上,近期政策频繁出台,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前景也逐渐明朗。
详实的行业与市场数据、严谨的计算与分析方法,袁总的主题分享让大家叹为观止。在互动交流环节中,由于大家对证券研究行业和发展的高度热情,袁总特意分享了他从业多年的十个研究思维心得,即树立周期思维、培养上上品味、抓住主要矛盾、站在巨人肩膀上、构建自己的能力圈、简单的美和力量、产业链思维、比较思维、立体思维等,帮助大家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5小时的论坛,袁总不仅分享了他对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股市乃至宏观经济的理解,更直观地展示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分析和理解市场数据与宏观经济,让每一位到场的校友、同学都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