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华南理工大学MBA/MPAcc/MEM行业月讲座“新形势下新型储能市场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在五山校区12号楼302室举行。中心特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双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漆小玲担任主讲嘉宾。

讲座伊始,漆小玲老师介绍了储能的相关背景、概念和分类,她重点阐述了新型储能的定义及优势,并重点围绕储能应用场景及商业价值展开深度解读。在应用场景层面,她将其清晰划分为发电侧、电网侧与用电侧三大领域:发电侧可为能源生产端提供稳定保障;电网侧能够筑牢电力传输网络的安全防线;用电侧则可优化终端能源使用效率。在商业价值维度,漆小玲老师进一步指出,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领域变革的核心力量:在能源互联方面实现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输电、配电、储电和用电安全可靠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在能源管理方面可推进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形成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在能源交易方面可建立电力现货市场和绿色能源交易长效机制,促进碳交易,推动零碳未来。

随后,漆小玲老师分析了全球及我国新型储能的发展现状。她介绍了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及主要储能市场表现,同时详细阐述了我国储能产业发展情况、技术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应用场景、产业规模、标准规范,以及储能技术产业化现状、关键技术与示范进展等。在政策环境及其影响分析环节,漆小玲老师解读了我国新型储能相关政策,重点分析了 136 号文、394 号文对新型储能的影响。她认为,政策的支持将有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

最后,漆小玲老师对新型储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她认为,未来新型储能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各类新兴技术路线将根据合适的场景展开示范,构网型储能将加速渗透,长时储能将成为市场刚需。同时,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应用将不断加强,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并实现差异化发展,储能盈利模式也将走向多元化,新型储能出海增长有望迅速。

通过本次讲座,不仅帮助同学们掌握了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政策导向与未来趋势,更为大家提供了可落地的战略参考——无论是企业布局新能源赛道、优化能源成本,还是响应“双碳”政策、探索新盈利增长点,都能从中获取实践启发,助力各位商业领袖在产业变革中把握机遇、做出科学决策,推动企业与储能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